2012年7月16日

不要扭曲爱国论述


中国内地一位笔名「山人」的神父于其网志这样写:「如果说基督徒不会爱国,需要爱国会来督导,这对中国信徒实在是个大侮辱!」写这话前,正好是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主管宗教事务)九月底从北京飞往福建宁德市出席公开教会会议,指出中国天主教的首要任务是坚定爱国主义的政治立场。
这次会议有三十二位主教、神父、修女和平信徒出席,朱维群会晤与会者时指出,教会要积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相关报导见普世教会版)
不论朱氏的言论有何影响,值得留意的是,他是专程由北京前往福建跟与会者发言的。这反映出政府高层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看待宗教在社会的角色,以及何谓忠诚的公民。
长久以来,中国天主教徒都致力展示出他们是忠信而爱国的。他们爱国家、爱邻舍,歷来有目共睹的社区服务,就是有力的证据。
近来,不少香港人都不满政府推行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谘询。争议点就是,他们认为当局建议的学科指引偏离了社会公益的重点,而指向支持一个未必由人民共同建构出来的国家理想。
这里的关键是,究竟国家是属于政府的、还是由人民所拥有的?在最近的主日福音中,耶稣曾作葡萄园的比喻,祂正正问了如出一辙的问题:究竟国家是属于谁的?又,国家有何作用?是为统治阶级创造财富与权力,还是为公益、为所有人都能得到好处?
本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的宪法原则便标志着国家的主权在民,不属于政府或某一党派。同一道理,美国主教也指出,人民有责任把国民的利益,置于政党或执政党的利益之先;当面对对立局面时,应由人民去改变政党、而非让政党改造人民。
对于政府或任何政党鼓其力以篡夺本应属于人民的体制,人们应予抵抗。因为国家的存在,就是要促进人民的自由、繁荣及喜乐;反过来,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就是透过追求美善真理,去谋求公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