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

看看殉道者的榜樣!陳日君


諸位國內地上的主教神父兄弟們!請你們看看聖斯德望的榜樣,看看殉道者的榜樣!諸位國內地上的主教神父兄弟們!請你們看看聖斯德望的榜樣,看看殉道者的榜樣
聖斯德望殉道的啟發(回顧過去的兩年) 陳日君    转自香港教区《公教报》
二○○六年
本篤十六世在二○○六年聖誕節翌日中午、與信徒一齊念三鐘經前、曾指出殉道日是在天的生日,所以在耶穌誕生後的一天慶祝教會第一位殉道者聖斯德望在天的生日是很有意義的。基督誕生成人,穿上我們有罪的肉軀,在十字架上把它犧牲了,救贖了我們,我們大家才有希望能夠重生,生於恩寵,生於永恆。教宗在他那次的講話中,特別對我國內「地下教會」的兄弟姊妹說了一番慰問的話。
他說:「我特別掛念那些教內的兄弟姊妹,他們毫不妥協地忠於伯多祿的宗座。有時,他們為此要付出重大痛苦的代價。整個教會敬佩他們的榜樣、並祈求天主賞賜他們毅力,恆心到底。雖然在眼前他們會感到似乎一切都失敗了,他們該知道他們的苦難終會帶來勝利。」教宗致國內教會的信上,在註解一,也重提了這一番話。
那是二○○六年,國內教會多災的一年,四月、五月、十一月三次進行了非法祝聖主教,共十多位「與教宗共融」的主教們參加了那些違反教律的行動,使人震驚。
二○○七年
二○○七年的開始似乎帶來了一線希望。一月十九、廿日在教廷開了一個討論中國天主教會局勢的會議,其閉幕公報有人評為「審慎平衡」,本人以為「稍趨樂觀」更為貼切 (用「誤解」兩字總括過去教會與政府之間的衝突?!)。
公報結語是教宗許諾寫信給國內天主教徒。不少人以為復活節前後該信會面世。但這封創歷史的信終於在六月才公佈。
教宗牧函公佈前的爭論
在大家等待這信的時間,一位不署名的大陸神職人員在天亞社英文版三月廿日發表了文章,其觀點很清晰,就是說既然中梵之間的問題純粹是一些誤會,那末妥協是唯一可取的態度,希望教宗的信不要太執著,不要太強調原則。本人在公教報四月八日對那文章作出了回應,批評了那似是而非的言論,免得讀者對教宗的信有錯誤的期待。本人知道聖父肯定會講到「教會神性的建構和宗教的自由」,因為這正是○七年一月會議的主題。果然,在信的第五段、本篤十六世重申了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耶穌在伯多祿和宗徒們身上建立了祂的教會,教會該由教宗和主教們領導。在信的第七段、聖父指出國內教會一切問題最明顯的緣由、是某些政府設立的機構凌駕在主教之上控制教務,使教會失了自由。
教宗是一位卓越的神學家,又是聖賢的慈父,他的信在對真理的執著和對教徒的眷愛之間取得了一個可貴的平衡。
整封信難能可貴的特徵正是它的平衡,這平衡很容易被破壞,偏左偏右的,偏樂觀偏悲觀的解釋都會破壞這平衡。
教宗牧函公佈後的爭論
大家知道對教宗的信某個部份、我和韓德力神父有不同的了解。韓德力神父說「現今沒有理由在中國繼續持守一個地下教會團體」,又說「教宗『鼓勵』地下主教們去申請政府當局的認可」。我至今還深信這是斷章取義,誤讀了教宗的信,是偏樂觀的錯誤,破壞了「信」的平衡。追求(精神的)共融是一件事,(在制度上,架構上)合併是另一會事(見2007年7月22日本報20版)。
在權威人士給我說韓神父已放棄了他的看法,可是我沒有見到他作出任何聲明,我更奇怪為甚麼至今我們不能有一個官方的澄清。不少地下主教神父信了韓神父的解釋,努力去爭取政府的認可,卻碰了一鼻子灰。更可惜的是在這過程中,不少地下團體嚴重地分裂了。
教宗牧函的核心信息
其實,教宗在二○○六年十二月廿六日所說的話應該幫助我們了解他的思想。他欣賞那些地下兄弟們的「毫不妥協的忠誠」,他鼓勵他們「恆心到底」,他知道「他們的處境看來是全面失敗」但他深信「他們的苦難會帶來勝利」。教宗在信的結語第十九段末還說:「普世教友……祈求歷史的主賜予你們恆心見證的恩寵,他們深信你們在過去及現在為耶穌聖名所承受的苦難,和你們對祂在世上的代表的英勇忠誠,一定會獲得賞報,即使有時候,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失敗了」。註解一的內容和全信最後的這幾句話、在教宗的信內可以說是前呼後應。「眼前的失敗和最終的勝利」成了這封信的核心信息,信德和望德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德肋撒修女的名句是「天主不期待我們成功,祂期待我們忠誠」。
向國內兄弟們的呼籲
諸位國內地上的主教神父兄弟們!請你們看看聖斯德望的榜樣,看看殉道者的榜樣,千萬不要把眼前的成功看成真正的勝利!
有人向地下的兄弟們說「妥協才是聰明。我們又和教宗共融,又被政府承認;政府給錢,我們可以照顧教友。你們卻寧願坐監、捨生,這樣,教友被遺棄,沒有人照顧……」忠誠殉道變成了愚蠢(?!),這是多麼荒謬的言論,多麼短視的看法!
妥協是權宜之計,不能長久拖下去。內心與教宗共融、外表卻又參加獨立自辦教會、是矛盾的。在特殊的環境下你們忍辱接受了這矛盾,後來求教宗寬恕了,教宗仁慈地體諒了:「已壓破的蘆葦祂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祂不吹滅」。但教宗本篤已寫了一封信。中國教會的一個新階段應該開始了。真理的權利應得到維護了。不正常的該改為正常的了。
教宗以前在認可非法祝聖的主教或批准「被選出來的」主教時並沒有要求他們退出地上教會,雖然這教會受某些非教會機構的不合理控制。地下團體的兄弟們不容易了解這做法。我們從歷史上可以解說:在開始「合法化」的程序時如果教宗要求被合法了的主教退出那些架構,政府一定會作出強烈的反應,使那程序不能繼續。現在回顧以往、很高興看到教會作出這類讓步時,政府的回應也很克制而接受了漸進的改變。
可是現在教宗的信已公佈了,局勢也已改變了,是時候把原則講清楚了,不能永遠為了能傳福音而犧牲了信仰的真理!
教宗在他的信裡說了:「有些(被合法化了的)主教沒有明顯作出已獲得合法身份的表示……他們必須不斷地表現出與伯多祿繼承人完全共融的明顯行為。」(信8.11)
教宗又說:「我們怎能不記得在近期的艱難年月裡,一些主教和司鐸們發出的明亮皓光,他們為教會作出了經久不衰的見證,甚至為教會和基督獻上自己的生命,這為大家豈不是個鼓勵嗎?」(信13.1) 教宗知道他向你們要求的是甚麼。你們明白嗎?
本篤十六世說了:「那些由國家建立,與教會的架構無關的……企圖凌駕于主教之上、以領導教會團體生活的機構並不符合天主教的教義……其所宣稱的宗旨既是落實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民主辦教的原則……與天主教的教義無法調和」(信7.5;7.6)。可是在二○○七年七月廿五日,約三百名天主教代表,包括卅七名主教,出席了「愛國會成立五十周年紀念活動」。
本篤十六世說了:「教宗任命主教,是教會合一和聖統共融的保障」(信9.1),「教宗頒發任命狀祝聖一位主教時,是行使他的最高神權」(信9.2),他也說了「未經教宗授命擅自祝聖他人為主教者及受祝聖者 (該知道) 此類祝聖是教會共融的慘痛創傷,嚴重違反天主教法典所闡述的紀律」(信9.1)。可是十二月十九日,四十五名主教與二百名神父、修女、修生及教友代表出席了「自選自聖主教五十周年紀念座談會」。
二○○八年
去年七月發生的恐怕還能說是「信前時代」的餘波,但這個月發生的事、實在令人費解。教宗的信想大家都已消化了吧?今年四月教廷不是又特別給主教們寫了一封信鼓勵他們勇敢站在教宗的一邊嗎?
這五十周年真值得慶祝嗎?那些非法祝聖了的主教不是絕大多數要求教宗寬恕、而被教宗認可了嗎?教宗表示了他的寬容諒解,這些兄弟們也以行動承認了沒有聖統的共融就不是天主教!
五十年前在極左勢力的影響下有人以為教宗是帝國主義的代表,中國教會該擺脫教廷的控制;但在開放改革30年後的今天,這種想法未免太落後了吧!其實逼迫信徒做違反良心的事、是嚴重侮辱中國公民的尊嚴,絕不是值得驕傲的事,更不值得慶祝。這樣的慶祝能成功舉行,祇證明那些既得利益者還不捨得放棄他們的權和利,繼續陷我們偉大的國家於不義,讓它蒙上那落後於世界的羞?。
展望二○○九年
去年慶祝愛國會成立五十年,今年慶祝自選自聖主教五十年,跟?來的不就是中國天主教全國代表大會了嗎?難道你們都準備去參加選舉愛國會主席、主教團團長嗎?一輪一輪的學習班看來已為此作了部署,這會議是勢所必舉行了的嗎?但參加這樣的會議不是完全藐視教宗的信,幾乎可以說是打他一巴嗎?你們的良心准許你們這樣做嗎?天主的子民會接受嗎?這為我們的國家是光榮的事嗎?信仰生活的正常化再有希望嗎?
小弟無功無德,祇是有福長期生活在自由的世界裡,現在蒙教宗給我穿上了紅袍。我接受紅袍的那天說了:它象徵的不是我的血,是許多國內兄弟姊妹的血。是他們今天借我的口,向你們呼籲:「不要害伯,負起歷史給你們的使命!在這關鍵的時候,你們的抉擇能使教會早日復興,也能使她長期衰敗。你們要向歷史交代,在審判歷史的主宰前要能站立得住、問心無愧。」
起來,不再是奴隸的人們。新中國不是現成的,有人致力經濟改革,有人致力國防現代化,你們的貢獻是在我國建立一個有名有實,受全世界尊重的天主教會 ── 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與普世主教共融的,在伯多祿繼承人領導下的。
讓我們最高的領導知道:愛國會的某些人絕不代表天主教。願天主子民的聲音,藉?你們傳達到我們國家的領導。我們唯一的願望是能平安渡信仰的生活,做對國家有貢獻的好公民。
各位主教、神父兄弟們,請你們看看斯德望的榜樣,你們殉道者前輩的榜樣,你們的表態會使你們失落一切嗎?記住:「為信仰而受的苦難一定會帶來勝利,就算眼前看來像是一切都失敗!」
嚴冬來了,但春天隨?會來,且是永遠的。
客棧裡沒有位置給你們嗎?小耶穌是在馬槽裡的,在祂身邊貧窮就是富有,寒冷也變了溫暖。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瑪利亞聖寵之母,為我等祈!
在天中國之后,為我等祈!
陳日君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