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

中國 教宗致大陸教會牧函一周年,教會人士觀察到一些積極效果


中國  教宗致大陸教會牧函一周年,教會人士觀察到一些積極效果
-->
【天亞社.香港訊】教宗致中國大陸天主教徒的牧函發表一周年,教會人士認為它帶來一些積極進展,但要達成牧函的目標,則尚需努力。
教宗的牧函去年六月卅日在梵蒂岡發表,指出中國天主教徒在處理與政府及內部的關係時所面臨的困難,但它也鼓勵「地下」和「公開」教會團體之間修和。
教宗本篤還宣布撤銷以往鑑於艱難時期牧靈的特殊需要而賦予大陸教會的特權及牧靈指南。
華東江蘇省蘇州教區徐宏根主教告訴天亞社,其教區在牧函發表後,與當地兩位地下神父對話,他們都已同意公開工作,政府官員亦予以認可。
至於牧函提醒「神職人員必須隸屬一個地方教會或者一個修會團體,並須在與其教區主教共融中執行其職務」,徐主教認為,公開教會在這方面不成問題,但一些地下神職人員仍在所屬教區外行使牧職。他說,教廷中國教會問題研究委員會應關注此問題,以避免衝突。
他相信一旦中梵建交,地下和公開教會團體的共融將更容易取得進展。
不少大陸的地下天主教徒拒絕加入公開教會,認為它受制於政府認可的天主教愛國會。
據天津教會消息人士說,今年初,首牧懸空的天津教區公開教會,大部分神父都向當地的地下主教李思德表達共融。李主教亦允准這些神父繼續掌管原有堂區。
天津地下教徒德蘭告訴天亞社,以前在天津西開總堂庭院聖母山祈禱而拒絕進堂的地下教友,現在很多都願意參與由公開神父主持的彌撒。
但另一位天津地下教友抱怨,當地教會仍是由與愛國會有關連的神職人員控制。
剛退休的東北遼寧教區金沛獻主教對天亞社說,若地下教友仍歧視公開教會的同胞,就很難達到共融。他指出,教宗的牧函發表至今,中國教會沒有很大改變,因為牧函難以落實。
香港聖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林瑞琪對天亞社說,儘管有些人不遵從教宗牧函的指導,但至少它給了中國教會一些長遠準則,也讓中國政府明瞭教會的理念及原則。
林氏強調牧函「不是鼓勵體制上的融和」,但他觀察到地上地下兩個團體的信徒在「友情上的共融」,已不太抗拒參加對方的禮儀。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劉柏年對天亞社說,教宗的牧函提高了中國教友的靈修。
與此同時,一個大陸天主教網站今年六月底刊出署名「螢火蟲」的文章《牧函周年祭》說,若教宗堅持「獨立」於聖座的教會是與天主教教義不相容,就應當再次強調那些「合法主教」,必須在短期內公開其已合法的主教身分,並不斷地表現出與伯多祿繼承者完全共融的明顯行為。
作者認為,牧函在所有原則問題上都「模棱兩可」,沒有催人悔改與奮進的斬釘截鐵的是非曲直的真理宣示,使所有人都能從中找到繼續存活的理由。
該文還說:「『在處理中國教會問題時,梵蒂岡注定要犧牲地下忠貞教會』。這是旁觀者洞若觀火的評價。也是上上下下大多數教內人士心照不宣的默示。這就是為甚麼牧函官方不悲、忠貞不喜的內在原因。」
在香港的中梵關係觀察家管平雄認為,今年五月廿四日第一次的全世界教友「為在中國之教會祈禱日」,對梵蒂岡和中國政府來說,都是一次失敗。
他對天亞社說,梵蒂岡或許希望利用這機會團結教友,但政府卻限制人們到上海佘山朝聖。但這種限制也對政府與大陸神職人員的和諧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完】(譯自天亞社英文新聞CH05347.1506期2008年7月16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