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

邯郸教区公开教会骨干力量在当局安排下学习和旅游

赴京学习
2012年8月16日星期四凌晨七点,邯郸教区11位神父一位修女,在市委统战部的组织安排下,乘上去往北京的大巴,赴京学习。这辆破旧的大巴是金色阳光旅行社准备的,一路上人们怨声载道,却也无奈,只能自认倒霉。大巴的座位几乎一半都已经破损,虽然走的是平坦的高速公路,却仍是颠簸的屁股生痛生痛。不管如何,经过七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下午两点才来到北京四环的“紫英阁”宾馆。
来到宾馆后,匆忙地吃了点东西,3点钟就开始举行学习班开幕式,并随之上课。邯郸市统战部刘付生副部长主持开幕式,邯郸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回建先生发表讲话。河北省宗教厅张麦刚处长、邯郸市宗教局王秀峰局长、国家宗教局二司赵忠海司长在主席台就坐。陪同神父学习的还有邯郸市统战部吕东月处长和宗教局许永民处长等。回建书记在讲话中着重讲了七点希望,一是希望邯郸天主教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上要与政府团结合作,信仰上彼此尊重;二是希望大家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理念,即对于法律法规的学习、教义教规的学习,开阔视野,为邯郸教区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希望大家进一步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四是希望贯彻和落实我国现行的宗教政策;五是希望天主教界人士努力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六是加强沟通和交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除顾虑。回建书记的讲话真诚而中肯,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回建书记发言结束后,赵忠海司长分享了他自1988年参加负责宗教工作以来所经历的有关中国天主教的重大事件,尤其是“主教的选圣工作”和“2010年召开的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赵忠海司长详细讲述了近20多年来中国政府与梵蒂冈教廷之间的谈判——僵持——再谈判——再僵持的原因,以及国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大家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方方面面。使大家对中国与梵蒂冈谈判的内幕加深了认识。
参访四川广元天主教会
  500cf604hc8291ea642b0&690.jpg
500cf604hc82921cef28e&690.jpg
2012年8月19日上午八点,邯郸市委统战部刘付生副部长带领着宗教局几位干部和我们天主教神父修女一行人,从成都乘着大巴,经过八个小时的颠簸,来到广元市。广元市统战部、民宗局、天主教负责人迎接我们,我们首先参观了广元市天主教堂。令人感到奇妙的是,当我们来到天主堂门前,竟然没有看出来是天主堂。因为,全是买衣物的铺面,我们仰面观看,铺面的上方清晰地写着三个大字“天主堂”。在写着“天主堂”三个大字的旁边写着一块与“天主堂”三个大字同样大小的匾额写着“宾馆”。“天主堂”、“宾馆”、“店面”,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概念却能在广元混杂在一起,真是不可思议。广元市天主堂本堂神父潘洪恩,带领我们拐弯抹角进入二楼,我们才发现这里才是人们祈祷的地方。在这里丝毫看不到宗教的神圣,倒是感到天主教已经被繁华的世俗所吞噬。潘洪恩神父简单介绍了广元市天主教会的现状,以及地震后的教堂重建。随后,广元市统战部宋洪宪副部长举行宴会,热烈欢迎邯郸市统战部、宗教局、天主教会来广元市考察。
下午一点半,广元市与邯郸市天主教工作座谈会在宾馆会议厅召开。广元市统战部吴有龙副部长主持会议,广元市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宋洪宪发言,介绍了广元市历史渊源,以及汶川大地震后广元市的经济状况。潘洪恩神父介绍了成都教区的现状。据潘洪恩神父讲,成都教区现有22位神父、3位执事、11位修女,2011年成都教区长李枝刚神父突然逝世,以至于成都教区现在是群龙无首,教区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全四川省分五个教区,40万教友,80位神父,70位修女。从数字上看来,四川省也是天主教大省,解放前,四川教堂林立,文革时期大都被拆毁。1950年11月30日,广元县王良佐为首的500余名教友联名发表《广元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宣言》。
座谈会结束后,广元市统战部宋洪宪副部长带领我们参观了皇泽寺。这里因为是中国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出生地,故此也就有了供奉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庙宇,被称之为二圣殿。我们游览了皇泽寺,告别了广元市的官员,乘上大巴,再经过八个小时的颠簸,才返回成都那所破旧不堪的宾馆。
游览乐山大佛
500cf604hc83890f6bbd8&690.jpg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并非是石窟艺术)。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灵宝峰上,现存一座砖塔,塔高十三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乌尤,即秦所凿乐山离堆,上有唐创建乌尤寺,以及相传汉郭舍人注《尔雅》处。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龙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地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我们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和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和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和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陈运和《乐山大佛》中诗称“山是一尊佛 参拜,庄严雄伟 佛是一座山仰视,气势崴嵬”。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在风景壮丽的四川乐山,在大渡河、青衣江、岷江的合流处,端然正坐着一座高达七十多米的佛像,它比号称世界第一大雕刻的阿富汗帕米央大佛站像,还高二十多米。在乐山大佛头的螺髻上面可以容十多人围坐,耳朵空隙可并立两人,双足相距近十丈,两个人接卧也不及大佛的一个脚趾长,一个人站立脚旁也未能高出脚面。隔江遥望,才能观看到大佛的全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